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其它网络营销 > 正文
文字大小:

李开复个人离职与媒体的众体狂欢

搜狐 林丰蕾 2009-09-10 13:22 次阅读

      李开复“成功”地离职了。这个中国风云“科学家”在9月4日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在一片赞誉之词中华丽地转身。

      谁也不会怀疑现在挂在李开复脸上的是衷心的微笑。但是,躲开喧嚣,近窥笑容,我们更看到了李开复们强烈的个人品牌情结,也看到了在跨国公司夹缝中生存、最终涅槃的无奈与释然。

      从唐骏到李开复

      从离职前夜放出的消息,到充满感性色彩的博客,再到发到每个记者手中激情洋溢的新闻,李开复离职事件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个落点,成功地吸引了媒体的眼球。“这就好像是一场策划好的公关秀,观者其乐融融,当事人更是受益匪浅。”一位分析人士透露。

      通过离职,李开复再度成为了中国人民最关注的“青年导师”和“科学家”,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更喜欢被称为“老师”的李开复在此之前就具有很大的名气,他的形象甚而超越了他所从事行业的范畴。

      搜狐IT历届的博客训练营中,有两期最火。其中一期便是李开复做客主讲的。那次,搜狐演播室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挤爆,许多粉丝全程站立听完了李开复的演讲,最后还拥在人潮里请求获得李开复的签名。

       另外一期最火的博客训练营归属于唐骏,他也被媒体称作“打工皇帝”。值得关注的是,似乎也只有唐骏的离职,能与李开复离职事件的火热程度相提并论。

      再把时间回溯一下,2007年9月,一位IT高管的离职也曾经引起过媒体热议和密集报道,从主动高调地向媒体宣布隐退到离职邮件外泄,再到高调召开发布会宣布加入NBA,这位高管也成功地成为焦点。这位高管便是陈永正。

      这三人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比如,李开复、唐骏、陈永正都通过离职而声名鹊起,再比如,李开复、唐骏等都拥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品牌,出书、讲课、频频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曝光,这使得他们卓然不同,成功成为公众眼中形象良好的话题人物。


李开复离职事件蕴含着炒作成分(赢时代配图)



      知名IT博客洪波对曾向搜狐IT表示,李开复作为技术人才与创新的导师,具备极强的个人品牌,而这种品牌与谷歌中国在商业方面明显的价值利益追求相冲突,这也是他离职的重要原因。在分析人士看来,唐骏被成功烙上了“最成功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印记,他的个人品牌也不是盛大所能够包容和继续给予帮助的。而陈永正也被报道为唯一一个打破业绩怪圈的离职高管,为其树立个人品牌成功埋下伏笔。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位中国最牛、曝光度最高的科技职业经理人都是微软的旧臣,也都曾经担任过微软中国区的高管。李开复此前曾创办过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曾经担任过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唐骏此前曾是微软中国总裁,即便在离任之后,他也被微软授予了“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的称号。而陈永正更是曾经担任微软中国区总裁长达四年之久。  这三个人惊人的相似之处似乎在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何在微软这样的公司中会接二连三地涌现出如此注重个人品牌的高管?

      让我们来看看李开复、唐骏和陈永正在微软的表现。“言辞谨慎”、“低调”,这大概是我所能找到最为贴切的词汇。那时的他们远不似现在这般的高调。也许是微软的光环太大了,也许是微软的文化太强调团队协作,也许是盖茨太难以超越了,那时,李开复、唐骏和陈永正只能淹没在微软面貌相近的高管中,引不起媒体的兴趣。

      微软是一块金子招牌,是全球特别是中国人陌生而又向往的技术圣地。虽然后来他们离开了微软,但他们身上依然还笼罩着微软的光芒。李开复、唐骏和陈永正都是有野心的大人物,离开微软,他们终于可以释放压抑的自我了。而恰巧,微软这块履历表中的金字招牌也成为了他们建立个人品牌的亮点。于是,一切从此开始。

      谁也不会怀疑,微软、盖茨对向往科学和技术的青年有着多大的吸引力,谁也不会怀疑,当初李开复、唐骏、陈永正加入微软时对盖茨和微软文化的崇敬之情。但狡黠的李开复、唐骏和陈永正在微软压抑平静之后却开始热衷建立个人品牌,这不能不使人思索微软的特质文化。


李开复离职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赢时代配图)



      跨国巨头的生存难题

      即便是聪明如李开复、唐骏、陈永正,他们也难以逃脱面对棘手问题时的愤懑与无奈,而这些难题通常是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总部领导造成的。

      当初,李开复一手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但在向总部提出一些组织结构改革的建议时,却遭到了微软CEO鲍尔默的反对,并将其调回美国总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气氛非常好,我很喜欢那里,也很喜欢中国。回到总部之后,我就陷入无休止地政治斗争中,根本没有什么业务进展。”李开复曾经抱怨道。

      而在谷歌中国,虽然李开复成为了“一把手”,但却要忍受来自总部无休止地遥控。“举个简单的例子,地震期间,谷歌中国想要更换主页的LOGO悼念死者,而这个事件因为总部迟迟不肯批准,最终在竞争对手百度悼念首页上线一段时间之后,谷歌才争取成功。”一位谷歌内部人士透露。

      另有知情人士感叹称,“在谷歌的四年,李开复花在和总部沟通的时间绝对要占据工作时间的一半。很多因地制宜的措施或者因为遭到总部反对不能实施,或者因为耗费时间的沟通与决策而最终被竞争对手抢先。李开复尽管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但仍然难以促使谷歌真正的本土化。遭遇政府部门处罚就是本土化不够的重要体现。”

      无独有偶,唐骏也曾在微软遭遇过腥风血雨的办公室政治。当年担当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唐骏,却被微软总部的一纸空降令架空了大权,最终无奈出走盛大。

      曾经担当过雅虎中国总裁的周鸿祎就向搜狐IT倾诉了自己当年的无奈,“一般人都会认为跨国公司总裁的职位是位高权重、十分风光的,但实际上却是非常艰难的。”他还举例道,跨国大公司就好像中国古代的朝廷,中国市场负责人是边关节度使,如果边关的业务做得太弱,经常被打败,这位节度使将有可能被拿下;如果边关做得太强,屡屡打胜仗,朝廷又会怕拥兵自重,就会做出各种调整平衡。“朝中有人好说话”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古代节度使要写折子,现在的区域总裁要写PPT,也要不断往朝廷跑,进行沟通,要不然就会被替换掉。

      在周鸿祎的眼中,自大的美国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并未将自己的价值观向中国靠拢,也并未将决策的信任放诸分区高管。这造成了中国区高管不仅适应中国的规则和法律,还要经受总部的考验,简直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曾与李开复有过交集的天涯在线CEO邢明也感叹道,李开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显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他能在谷歌坚持四年十分不易。

      跨国互联网公司高管们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似乎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难以成功的原因。

      决策链条不通畅,难以真正建立信任和放权,高管频繁流动——具备以上三点的互联网公司要想在中国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

 

您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QQ书签 百度搜藏 Google书签 新浪ViVi 雅虎收藏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发表评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新文导读
    推荐阅读

    一个苹果 两样滋味

    一个苹果 两样滋味三百多年前,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引起牛顿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三十三年前,乔布斯创建苹果电脑,人类的数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