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社会化应用”,虽然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大家对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一定并不陌生,这些人气鼎盛的SNS网站,正是社会化应用的典型范例。著名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这个“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人的社交圈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就是社会化网络(SNS)。
正因为人际网络具有“滚雪球”的特性,所以通过人际网络发布的营销信息,将获得最广泛的传播效果;同时,人际网络中的成员对某一产品的评论,也将获得最大的影响力。2005年,戴尔深陷困境,售后服务糟糕不已,一位名叫Jeff Jarvis的客户购买了戴尔电脑却遭遇故障,在求助未果的情况下,选择在自己的博客上披露戴尔恶劣的客户服务。“戴尔去死吧(Dell to hell)”的文章顿时闻名全球,戴尔第一次感受到博客的巨大冲击,当季利润下滑28%,可见负面博文对品牌形象影响之大。其后,戴尔汲取教训,建立企业博客和社区论坛,与用户紧密沟通,积极投身社会化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与发展,以广告主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将逐渐被社会化营销所取代。博客、论坛、维基等社会化媒体,以用户生成内容(UGC)为核心,提倡个性化,由原来的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变成接收与主动发布并重。用户在微博、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发表对产品的好评或恶评,透过群组、朋友圈之类的人际网络交叉传播,从而产生营销或反营销的效应。在电子商务领域内的应用,则主要表现为将产品信息分享到各个社区,通过自由的口碑评价塑造品牌或产品的形象。
如果说传统的网幅广告、赞助、广告邮件等是卖家对买家强制性的信息灌输,那么社会化应用就把网络营销引入“无为而治”的轨道,因为它还原了品牌或产品的原本面貌,不靠溢美之辞堆砌口碑,或褒或贬,皆顺其自然。有些人或许会质疑,缺乏管制的社会化媒体可能破坏品牌声誉。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化媒体本身并不会损害品牌形象,只有品牌自身的失误才会遭到用家的摒弃,身正不怕影斜!通过博客、社区等实现的社会化营销,以极高的群众参与性压倒了广告主“独当一面”的常态,使品牌及产品洗尽铅华,展示出华丽包装下的本真状态,可以说是网络营销策略的一次返璞归真。借助低廉的发布成本和强大的用户粘性,社会化营销势必成为网络营销的下一个爆点,取得比传统的网络广告更好的宣传效果。而有如恒河沙数的品牌及产品,将在大规模的口耳相传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提高卖家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增加买家满意度的目标。